康复指导
房颤是心房上发生的心律失常
房颤,全名叫“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轻者造成病人不适,重者引起心衰、丧失劳动力,甚至发生脑血栓栓塞、猝死等而危及生命。房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左右,发病率随年龄而显著提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 房颤—心房上发生的心律失常
人的生命是靠心脏跳动来维持的,心脏把全身用过的血液收回来,通过呼吸在肺里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气带进血液,然后再送至全身,这是心脏主要功能。心脏的结构像一座两层楼的四间房子,下面的“房间”我们叫心室,上面两个“房间”叫心房(右边是右房,左边是左房)。右心房上有一块特殊组织叫窦房结,正常情况下,这里是控制整个心脏跳动的司令部,它像萤火虫那样规律、整齐地发放生物电来控制心跳。正常的心跳在60-100次/分,频率规整,心房、心室各部收缩协调一致,称之窦性心律。当某种原因导致心房颤动发生后,右心房上窦房结的控制功能就丧失了,而左心房的某一个部分发放另一种生物电,它又快又乱,使心房收缩的频率高达300-600次/分,形成心房颤动—“房颤”。房颤先造成心房功能丧失,并引起心室发生快而不规则的跳动、心室供血功能的显著下降,进而造成人体脑部及其他器官得不到足够得血液供应。
引起房颤的原因有多种: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功能衰竭、过多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甲状腺、肺部等慢性疾病。
心脏不能承受的颤动——房颤的症状
房颤患者可有症状,也可无症状,房颤的症状表现取决于房颤发作时患者的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疾病、房颤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房颤发作时由于心率较快,患者通常会有如下症状:心悸—感到心慌、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部分房颤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偶然的机会或者出现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如卒中、栓塞或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此时已形成了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我们在临床中常遇到两种误区:1 、房颤“自己好了”, 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自觉症状反而减轻或者消失。因为房颤的症状还受到患者本人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影响,这时极好去医院复查一下,以免错过治疗的时机。2、房颤不必治疗了。现在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比较深刻,而房颤的有些症状与冠心病比较相似,按冠心病治疗房颤明显是“牛头不对马嘴”。有的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了冠心病后,就认为自己没病了,房颤不必治疗了。因此,建议房颤患者,不要简单地认为自已就是冠心病,还是应该在全面的心脏检查后接受正规的房颤专科治疗。
生命不能承受的颤动——房颤的危害
房颤不是一种良性疾病。房颤的发作时间和发作频率往往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极后很多未及时的房颤将由初期的偶尔发作演变成持续发作,带来的危害进一步增大。房颤给患者带来心悸、眩晕、疲乏和气短等明显不适等症状,主要是源于:1、房颤患者的心脏跳动时强时弱,心率过快过慢及严重心律不齐时,患者可明显感觉到心脏的跳动感而产生心悸。2、心律不齐时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受影响,患者可感觉到头晕。3、房颤使心脏功能降低导致患者易觉得疲乏,气短。房颤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约30%,患者的不适症状会加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更严重的是,房颤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极主要的就是房颤极易导致心房血栓,血栓基本都位于左心耳内,血栓易脱落,进而导致脑中风、心肾等重要脏器梗死。据统计,房颤患者中风的发病率是非房颤人群的6-8倍,高达13.9%。美国弗明翰医院长达26年的随访资料证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4倍,并有可能发生猝死,资料表明18%的室颤由房颤引发。房颤时的心脏功能恶化,交感神经异常激动,快而不齐的RR间期容易诱发室颤。近期有学者提出了房颤-室颤-猝死这一新的疾病链。因此,房颤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