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教育
医路传薪·育见未来
我院成功举办武汉市首届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教学大赛院内第二轮初赛
#竞教芳华 完美呈现
6月20日下午,“武汉市首届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教学大赛”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内第二轮初赛成功举办!比赛历经约 4 小时,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全院约 100 名医护教学骨干前来观摩,会场内座无虚席。
#匠心筹备 赛事启航
本次大赛由武汉市卫健委精心策划,旨在提升我市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积极响应,将院内两轮初赛作为医学教育成果展示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契机。
在科教处的组织下,全院医护热情高涨,来自心内科、心外科和护理部的21 个团队或个人踊跃报名参赛。经过首轮激烈角逐,4 个团队(讨论类)和 7 名个人(授课类)脱颖而出,晋级此次第二轮初赛。
鄢华院长高度重视此次大赛,她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本场比赛既是选拔参加市级复赛的舞台,也是我院提升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院将以本次大赛为起点,学习优秀教学医院丰富的教学经验,坚持“以比赛提质量、以教学促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推动我院向教学医院迈进。鼓励参赛选手充分展现亚心医护人员的教学风采,为大赛拉开精彩序幕。#权威评审 公正执裁
本次大赛特邀四位在教学竞赛及指导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评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雷红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冯高科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史崇清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朱汉东教授。比赛现场,四位专家以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语言教态及时间把控这五大维度为评分标尺,对选手表现进行严谨评审。他们的点评专业精准,既一针见血指出教学不足,又结合丰富经验给出改进建议,每一项评分都彰显公正态度,每一条意见都凝聚专业智慧,为选手成长与医院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权威指导。
#权威评审 公正执裁
本次大赛特邀四位在教学竞赛及指导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评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雷红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冯高科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史崇清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朱汉东教授。比赛现场,四位专家以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语言教态及时间把控这五大维度为评分标尺,对选手表现进行严谨评审。他们的点评专业精准,既一针见血指出教学不足,又结合丰富经验给出改进建议,每一项评分都彰显公正态度,每一条意见都凝聚专业智慧,为选手成长与医院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权威指导。
#思维碰撞 亮点频现
参赛选手们热情饱满,凭借丰富的授课经验,将专业知识融入生动教学。他们或剖析案例,或模拟场景,从教学理念到互动设计都尽显用心。充满感染力的讲授与多元教学手段,彰显着对医学教育的热忱与专业造诣。
1. 韩君(心内科)
《房颤卒中风险的再认识》:从“治房颤”到“防卒中”——治疗理念的重大转变!
2.张庆全团队(心内科)《拨云见日——“融”会贯“痛”》借助辩论式教学,剖析射频消融术后胸痛的多种潜在原因,展示临床思维的GPS。
3. 李蓓团队(心内科)
《急性胸痛鉴别:STEMI vs 主动脉夹层的快速决策》
同样是胸痛,为何有人需要植入支架,有人则要进入手术室?李蓓选手运用“急诊兵法”给出了答案!以真实的抢救案例进行展示。
4. 赵运海(心内科)
《编织样冠状动脉》——“编织样冠状动脉”:是解剖变异,还是隐藏风险?最新研究颠覆认知!
5. 谌畅(心外科)
《高龄患者手术决策的伦理平衡》:权衡技术、生存质量与自主意愿,探寻高龄手术的伦理最优解。
6.金博文(心外科)《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一枚血栓,多样选择!金博文医师深入剖析治疗策略!
7. 刘婷婷(心外科)
《初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及标准化置管操作》:以精准置管守护心跳律动,用规范操作传递生命力量!
8 谢丽团队(护理部)
《心脏术后高活动型谵妄患者CVC管道安全讨论》: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整合风险评估,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
9. 谢雪晴团队(护理部)
《职业防护“最后一公里”》:“防护的‘最后一公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0. 林芸(护理部)
《主动脉夹层护理“红绿灯”》三色管理法,筑牢主动脉安全防线!
11 宁梦莹(护理部)
《认识心脏:生命的引擎》:拳头大小却力量无穷,带你认识这个不知疲倦的生命之泵!
#完美收官 擘画新篇
历经约4小时的紧张比拼与专业评审,院内初赛顺利画上圆满句号。最终,4 个团队与 4 名个人凭借出色表现成功突围,将代表医院征战全市复赛,与其他医院精英同台竞技。
此次院内初赛,充分展现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务实态度与创新活力,彰显了我院对医学教育的高度重视。期待晋级选手在全市复赛中展现亚心年轻教师的风采。以赛促教,以评提质,我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在医学教育道路上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