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更多内容

认识支架内血栓

浏览次数:
字号:+-14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但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复杂,所有可导致血小板激活的因素都能促使它的发生,其中包括支架因素、临床因素、病变因素、介入操作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在充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防治支架内血栓极关键的措施就是正确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时间不同,美国学术研究协会(ARC)为规范冠脉支架血栓的定义标准,提出了支架血栓事件的定义及时相分期。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晚期和极晚期。这一定义的问世为评价冠脉支架血栓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成因也比较多,包含了病人因素(基因、服药依从性......)、病变因素(心绞痛或心梗、分叉或多支血管......)、手术相关因素(支架贴壁不良、支架选择......)等不同原因。我们这就来看看不同时期常见的血栓形成原因有哪些。

 

1.急性血栓形成

 

植入的支架在术中至术后24小时内形成血栓,称为急性血栓形成,其较为常见的原因为:抗血小板聚集时限太短、血管内血栓负荷较重等。因发生时间距离手术时间较短,极难被家属理解;所以,充分抗血小板或者术前充分评估病变情况,是预防其形成的重要手段。

 

2.亚急性血栓形成

 

支架植入术后24小时至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支架内血栓称为亚急性血栓形成,其大多与支架贴壁不良有关。支架贴壁不良导致支架同血管壁之间极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术后急性事件,所以,植入支架后充分扩张,是预防亚急性血栓的重要手段。

 

3.晚期血栓形成

 

支架植入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内发生的支架内血栓被称为晚期血栓形成,其形成大多和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有关。依从性差的服药患者,停药或者更换药品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支架内血栓的形成,而强化患者支架术后服药依从性,是预防晚期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4.极晚期血栓形成

 

 

支架植入术后1年以上的血栓形成,被称为极晚期血栓形成。支架植入段完全的再内皮化是血管修复的关键,没有完全的内皮化,而抗血小板治疗一年后停用两联抗血小板药物是极晚期血栓形成的常见因素。所以,长期持久的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综合评价支架是否完全内皮化,是预防极晚期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