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也称为主动脉夹层瘤,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也被成为“不定时炸弹”。如不及时诊治,48小时内死亡率可高达50%,1周内死亡率60%-70%,3个月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约3/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2-3倍。特别是进入秋冬季节,气温的急剧变化引起血管收缩,主动脉夹层更易多发。

悬!河南主动脉夹层患者冒险捡回一命
家住河南三门峡的李先生今年43岁,10月25日晚,他正准备睡觉,突然感到胸痛气短、直冒冷汗。次日早晨,李先生胸背部疼痛并无好转,于是到附近医院就诊,查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由于该病十分凶险,当地无法处理,随后,李先生被送至西安的一家医院就诊,治疗后胸痛稍有缓解。28日凌晨,李先生再次出现胸背疼痛不能缓解,但是再转院则面临心脏血管随时破裂的危险。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120急救车又载着李先生踏上了到武汉求治之路,晚上9时,急救车到达武汉亚心医院。
“像他这种患者,随时可因夹层破裂、出血休克死亡,能安全送到武汉,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亚心医院心外科大血管病专家符峻教授介绍,因为心脏主动脉如同一个供血管道,管腔里面的内膜层出现撕裂,血流从破口进入管壁,只有外面薄薄的一层血管外膜包裹着漏出的血液,形成一个随时可能破裂的“血袋”,挤压、咳嗽等都可能会导致它破裂,出现心包填塞或大出血而丢命。
入院后,医生为李先生用人工血管换掉了“撕破”的主动脉,再加上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支架象鼻术等,手术非常复杂,整个过程持续了9个多小时。术后,他也处于高危状态,直到近日,渐渐好转的李先生才顺利拔管,病情趋于稳定。

符竣教授

符竣教授,擅长大血管、瓣膜置换、瓣膜成形术、冠脉搭桥、房颤外科射濒消融术、先心病等手术。主持和参与各类心脏外科手术4400余例,中南地区首次开展使用双极钳Maze术。
在国家级、国际外科学杂志发表《改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腔内吻合技术在Bentall手术中的应用》等学术文章12篇,多次参加美国明尼苏苏达大学心外科、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等进行学术交流,武汉科技大学兼职副教授。
亚心内/外科专家巧除“不定时炸弹”
连日来,亚心医院接诊了多例主动脉夹层患者,80%是40岁左右的青壮年男性。这种病之所以被称为极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是因为这种患者血管壁较薄弱,或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撕裂,一旦破个小口子,血液冲击会撕裂血管内外膜,患者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内就可能死于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休克,抢救机会很小。
另外,主动脉夹层形成后,会影响全身重要器官的供血。因此,该病也被称为“不定时炸弹”,因为血管壁上的隐患随时可能“决堤”破溃。
亚心医院心外科大血管病专家符竣教授说,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该手术风险极高,对医生的要求也是极高,需根据夹层的类型选择。如未累及升主动脉,则以腔内介入治疗为主,即通过放置带膜支架,堵住内膜破口。对于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即用人工血管替换破损血管。
符竣教授提醒,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急、病程快,主要症状是突发剧烈胸痛或腰背部疼痛,疼痛的性质为“撕裂样”或“刀割样”,且无法忍受,有的可出现呼吸困难、腹部疼痛等,疼痛部位与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部位密切关联。这种病不像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会有慢性提示,它一旦发病就必须尽快治疗。
符竣教授说,每每看到一个壮年的生命因为主动脉夹层失去健康和劳动能力,都会扼腕叹息。另外,他特别建议,对于有主动脉夹层家族病史或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都应尽早到心脏专科医院检查。对于已经有症状、确诊的患者应尽快治疗,早期治疗的愈后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