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遥测里程碑式的新功能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的60多年历史,就像一个“寒暑表”,现代科技的每次重大创新与发展都能转变为起搏器的新功能。
极初,起搏器一旦置入人体,各种工作参数均无法更改,医生无法得知其在患者体内的工作情况。当置入前预设的工作参数需要更改时,必须通过手术将起搏器取出,在体外更改参数后再置入体内。
30多年前(上世纪80年代),无线电遥感技术的发展使起搏器的遥测功能(telemerty)随之问世。医生可将遥感探头放在患者起搏器的上方,进行两个不同方向的遥测:①将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工作情况以及内存的患者心律情况全部调出并显示;②医生根据调出的信息来决定如何修改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再经遥测探头输到体内的起搏器从而完成参数的修改。显然,经胸遥测功能使医生应用和控制起搏器的能力产生了巨大飞跃。
随访与程控进展与缺憾共存
经胸遥测功能使起搏器技术出现了随访与程控,即佩戴起搏器的患者间隔一定时间或有不适感时,应至医生处进行随访。医生通过遥测探头调出前一阶段起搏器的工作信息及患者心律情况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起搏器参数,并经遥测探头进行体外程控。
当前,随访与程控已成为起搏器至关重要的技术,使医生能随时了解起搏器的工作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功能障碍,并在体外进行有效修正,从而及时解决起搏器相关的临床问题,使起搏器始终以极佳方式及参数为患者服务。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随访与程控需要患者反复就医,还须有相对固定的医生为之服务。
资料表明,约67%的患者随访结果正常而不需修改参数,这无形中造成了医患双方时间的浪费,也导致了部分行动不便或居住地较远患者的失访。此外,在两次随访间隔期内,起搏器发生故障或工作参数不适当时,也无法被医生及时发现和解决,会给患者健康造成一定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