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康复指导

外周动脉病变临床相关检查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一般检查

(1) 踝肱指数(ABI):用袖带血压计分别测定双侧肱动脉和双侧踝动脉收缩压,并与肱动脉收缩压进行比较。正常时应≥肱动脉收缩压。踝动脉收缩压的测定方法:将袖带置于踝骨上方,将听诊器耳件或多普勒血流仪探头置于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充气致动脉搏动消失后缓慢放气,以听到或测到的第一次搏动为踝动脉收缩压(见图)。
一般检查
 
ABI的诊断标准:
① 静息ABI<0.9:通常可确诊LEAD,其检出血管造影阳性的周围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90%左右,特异性约95%;
② ABI 0.4~0.9:提示轻一中度周围动脉疾病;
③ ABI<0.4:提示重度周围动脉疾病;
④ ABI>1.3: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如用二维超声或血管功能仪检查;⑤ABI0.9~1.3:属临界值,需行平板运动试验。
(2) ABI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静息ABI正常的LEAD患者的诊断,帮助鉴别真假间歇性跛行。方法:让患者在设定标准速度和级数的步行机上行走,直到患者出现下肢疼痛或达到限定时间。
   结果判断:静息ABI为0.9以上,运动后1分钟 ABI下降20%可诊断LEAD。
(3)2. 趾肱指数(TBI):
用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严重硬化的患者,要求使用小袖带,须仔细操作以保证准确性。趾肱指数(TBI)可用于诊断血管弹性差、ABI可信度低(通常是因为长期糖尿病或高龄)的可疑LEAD患者。
方法:用特制小袖带置于姆趾,多普勒血流仪探头置于趾动脉端,充气致动脉搏动消失后缓慢放气,以测到的第一次搏动为趾动脉收缩压。
TBI小于0.6属于异常,小于0.15(趾动脉压小于20 mm Hg)见于静息疼患者。
2、 影像学检查
(1)超声多普勒检查检查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量情况,可实时观察并能定量定位分析,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
 影像学检查
(2)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接近无创,方便CTA检查对碘过敏患者不适用CTA反映的病情通常比实际情况轻。MRA反映的病情通常比实际情况重。
 CT血管成像
(3)动脉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 血管造影为有创检查,通常只用于外科治疗(血管重建或截肢)前或行介入治疗时。血管造影是血管诊断的金标准
 
 动脉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3. 脉搏容积描记 是根据脉搏的幅度和波形判定动脉血流的情况。可以分段描记大腿、小腿、踝和足部的脉搏容积和多普勒速度波形(PWV),有助于确定血管闭塞的部位、程度。下肢节段压力测量用于诊断需要行解剖定位以制订治疗方案的LEAD患者。
4. 实验室检查:
     患者初诊时需进行如下检查,以便查出可治疗的危险因素及诊断相关疾病:血常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糖及尿蛋白、血脂测定、凝血指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
 
外周动脉病变的治疗
  对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血流,减缓疼痛,抑制疾病进展,预防或治疗溃疡和坏疽,防止心血管并发症或死亡。
1、药物治疗
(1)西洛他唑  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及抗血小板功能作用,可用于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症。能改善肢体缺血所引起的慢性溃疡、疼痛、发冷及间歇跛行,并可用作上述疾病的外科治疗(如血管成形术、血管移植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后的补充治疗以协助缓解症状、改善循环及抑制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头痛,头晕,腹泻,大便异常,心悸
(2)已酮可可碱:为非特异性外周血管扩张剂,可舒张动脉。降低血管阻力,促进大脑氧和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粘度, 增加毛细血管流量。可抑制动脉血栓形成。副作用:咽痛,消化不良,恶心,腹泻
(3)对于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长期用依前列醇静脉给药,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 缺血性溃疡的愈合.前列地尔(alprostadil)目前常被用于治疗严重间歇性跛行。
(4) 抗血小板药特别是阿司匹林对防止四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进展有效,但不能提高患者的运动 耐受能力.噻氯匹定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5)抗凝药肝素和华法林对慢性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无效.
(6)尿激酶,链激酶等只能对急性血栓性血管闭塞无效.
2、干细胞移植 将干细胞以局部注射的方式注射到缺血部位周围,对某些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缓解作用,特别是ABI>0.7者。但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疗效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循证医学依据,国外对其疗效尚未广泛认可,对于ABI<0.4者基本无效。
3、血管重建 包括导管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1) 手术治疗: 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期动静脉转流术等。(2) 导管介入治疗:
①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AT),经球囊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
②支架植入,可防止再度狭窄。
 介入技术可以在85-90%的外周血管病患者中成功实施,避免了全身麻醉的风险,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小,球囊扩张可以在复发病人中轻松重复实施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