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国内首例起搏器主动固定电极拔除手术在亚心完成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本是用于救命的心脏起搏器电极,却因感染变成了要命的“凶器”,更可怕的是,这个“凶器”是像“衣架”一样将血管牢牢卡住的主动固定电极,并已埋藏在血管中长达6年。因病情极度复杂,陈先生辗转国内多家医院无果。310日,他终于成功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拔除感染电极,并在3天后重新植入三腔除颤器(CRTD),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据悉,这种形似“衣架”的起搏器主动固定电极拔除手术在世界范围不足百例,国内尚未见报道。

护心符竟变 “凶器”

陈先生今年53岁,湖南省益阳县人,2011年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在当地医院植入心脏起搏器。可由于陈先生心脏血管较粗,在起搏器的植入过程中电极线竟2次从血管中滑脱,为了防止电极线再次脱出,当时的手术医生不得不选用主动固定电极线。

这种电极线不同于普通电极线,而是像电线一样有一层塑料外皮,通过血管进入心脏后,医生像撸袖子一样将塑料外皮往前轻推,位于电极线头部的一段塑料皮就会像衣袖一样皱起,变成3个“小衣架”,将血管牢牢卡住。

但这种设计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可以彻底解决电极线脱出的问题,缺点是一旦出现感染几乎无法拔除。

20169月,经过多次放电治疗后,陈先生的起搏器电量耗尽,他到当地医院进行更换,可手术后不久,植入起搏器的部位开始发红、溃烂,检查后,医生确定起搏器伤口出现感染,必须将起搏器及电极线全部拔除。

可电极线已埋藏在陈先生体内6年,早已与心脏长在一起,即便是普通平直的电极线要拔除都及其困难,更别说这个“衣架”形的电极线,这个烫手的山芋一时无人敢接。

医生巧取“衣架”电极

33日,在主治医生的推荐下,陈先生抱着极后的希望来到亚心医院找到心内科心律失常专家李继文主任。李主任发现,陈先生不仅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同时由于扩张型心肌病,他的心脏已经扩大至常人的一倍,心脏功能仅有正常人的1/3,一旦感染扩散,细菌通过电极线进入心脏,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脓毒血症,会有生命危险。

为了找到治疗方法,李主任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遗憾的发现世界范围内仅有少量处理这种案例的报道,而且只有国外少数几家经验丰富的电极拔除中心可以开展这种手术,国内目前并没有这种电极拔除的相关经验。

谈到手术的风险,李继文主任说:“由于陈先生植入的是带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除了“衣架”形电极线外,心脏内还有2根电极线。电极线与心脏粘连程度重,在手术拔除的过程中有1/4的几率会导致血管撕裂或心脏破裂,危及生命。”

亚心医院副院长苏晞教授得知情况后,与国外相关专家反复商量手术方案,并与心脏外科手术团队进行多次会诊。310日,苏晞教授、李继文主任及心内科介入手术团队利用特殊机械鞘管成功拔除陈先生心脏内所有电极线。为预防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心脏外科专家团队在介入手术室待命,一旦术中出现血管破裂等紧急情况可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抢救。13日,陈先生再次植入心脏起搏器,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据悉,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是一项高风险手术,需要强大的心血管内外科医疗团队密切配合,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可以进行此类手术。20161018日,亚心医院正式成立国内首家起搏电极管理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完成起搏器电极线拔除手术数70余台,拔除电极线100余根,其中极长的电极线植入时间为14年,极大患者年龄84岁。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心内科

心内科

7间国内领先的介入导管室,完整配备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国际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CARTO-3和 Ensite velocity…

相关疾病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