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康复指导

心脏瓣膜坏了要尽量修补

字号: + - 14

  

越来越多的人心脏不好

    心脑血管疾病依然是我国第一大死亡病因,目前每12秒钟就有一位新发的心脑血管病人,每21秒钟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病死亡。作为心脏外科医生,陈绪发每天至少要做2-3台手术。记者采访陈主任时,他刚从手术台上下来。

    陈主任告诉我们,心脏出问题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瓣膜坏了,冠心病,大血管出状况。陈绪发极擅长的就是为病人修理或置换心脏瓣膜。

    如果我们把心脏比作一间房屋,那么心脏共有四个房间:分别是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心脏的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就是每个房间的“门”。这些瓣膜保证血液在体内的单向流动。试想一下,如果家里的门坏了,关不严实,打开又困难,冬天透风、夏天漏雨,那这个家的窘境就可想而知了。心脏的“四扇门”任何一个瓣膜发生病变引起严重狭窄或关闭不全时,都会导致心脏血液流动方向或流量的改变而加重心脏负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心力衰竭。

 

能够修补就尽量修补

    风湿性心脏病是极容易损坏瓣膜的。形象地说,风湿性心脏病就是心脏瓣膜潮湿了、锈蚀了,几乎粘连在一起,无法工作了。这种病的病因与遗传、生活贫困、多年生活在潮湿等地方有关。遇到这种情况,陈主任往往给病人修补瓣膜或置换瓣膜。在陈主任眼里,瓣膜能够修补的就尽量修补,因为修补手术并发症较少,也不需要服用抗凝药,患者生活质量会明显提高。但瓣膜修补成形术却是一个“技术活”,手术方式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因而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很重要。

    曾经有一位23岁的女性瓣膜病患者,必须要进行瓣膜手术治疗。然而,对于尚未婚育的她来说,置换瓣膜将会对未来的生育造成障碍,严重时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她了解到瓣膜成形术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于是四处求医,慕名找到陈绪发主任,终于成功进行了瓣膜成形手术。目前,她的孩子已经3岁了,活泼健康。

    若瓣膜实在无法修补了,就需要置换瓣膜了。如一位来自山区的40岁的女病人阿黄,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重活累活都靠她顶着,患病后一直拖到严重心衰、全身浮肿、呼吸困难,才来到亚心医院求治。陈主任发现她必须进行瓣膜置换,进行了周密而又节约的手术方案后,陈主任为给她进行了手术。术后3个月来复查,恢复情况良好,陈主任又反复叮嘱以后的注意事项。回到山区后,阿黄特地用十几种丝线绣了两双精美的鞋垫送给陈主任,鞋垫上绣着“感恩亚心”,这双鞋垫陈主任一直收藏着,舍不得穿。

 

瓣膜置换的尴尬

    瓣膜置换材料分为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两种。这两种材料各有优缺点,生物瓣膜与人体结构相接近,不容易引起排异反应,但使用寿命较短;机械瓣膜使用寿命长,但却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否则血液易在瓣膜及四周凝固,形成血栓影响瓣膜功能,如果血栓脱落会造成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引起生命危险。有一位郊区的病人换了机械瓣膜后,头几年情况不错,也能坚持服药,后几年,觉得情况稳定,也就大意了,再加上想节约一点开支,结果某一天引起血栓塞,还没有来得及赶到医院,人就死在路途上。

    陈主任指出,长期服用抗凝药,也会出现副作用,如刷牙时引起牙出血、伤口破裂时出血不止等。对置换了瓣膜的病人,陈主任总是反复交待,希望他们能调整用药量,定期复查,以得到及时的监控和指导。陈主任说,许多瓣膜病人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知识水平有限、医疗卫生条件差,防病、保健意识比较淡漠,因此对他们要更加关心。

   

别等到心脏完全坏了再就医

    胡女士今年40岁,22岁时医生听诊就发现她心脏有杂音,因无特殊不适,就未做任何检查和治疗。几年前她开始出现活动时心慌、气促、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得已才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经心脏超声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并关闭不全。陈绪发主任建议她接受瓣膜置换的外科手术治疗。当陈绪发打开胸腔,探查到患者心脏确实已经明显扩大,肺动脉段也已扩张。陈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启用了体外循环系统--也就是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她的呼吸、循环功能,心脏暂时停止跳动。经过清除血栓、剪除、人工机械瓣膜替换、修补、固定等程序,胡女士安全返回了术后监护室。几天后,胡女士的症状大大改善。但陈主任说,如果患者在22岁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时就前去就诊,就不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陈主任提醒:当您感到胸闷、胸痛、喘气或半夜憋醒,请一定到心脏专科做一个全面检查,别等到心脏完全坏了,才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