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
亚心大夫讲心脏-瓣膜术后
心脏瓣膜由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四组瓣膜组成。心脏瓣膜疾病是由于风湿活动、感染、退行性病变等问题累及心脏瓣膜引起,瓣膜置换材料分为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两种。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以后,心脏功能维护以及长期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换瓣术后由于人工瓣的影响,血液易在瓣膜及四周凝固,造成血栓影响瓣膜功能;如果血栓脱落会造成栓塞,为避免血栓形成,换机械瓣后需终身抗凝治疗。
生物瓣置换术后虽然不需要终身抗凝,但因为生物瓣叶表面也可能出现微小血栓等原因,术后仍需抗凝半年。
术后抗凝极关键的是每天定时定量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因个体差异较大,服药剂量需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值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来指导。医院住院期间,患者在医师帮助下进行用药调整,出院后每个月监测1次INR或PT值,连续2-3次测量稳定后,可改为3个月复查一次。服药期间INR值应保持在1.8-2.5,或PT值为正常人的1.5-2倍。
抗凝治疗过程中,INR或PT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1、 抗凝药服用过量:
会出现牙龈、鼻出血、血尿、黑便,皮下淤斑,女性月经期量多时间延长,严重的出现咯血、呕血等现象,应减少或停服华法令,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2、 抗凝药服用不足:
如INR或PT值过低,容易出现血栓,造成栓塞现象,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华法令的用量。
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术后锻炼要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标准。对于饮食方面,一般不予限制,但不能饮酒,特别应严格控制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花菜、西红柿、胡萝卜、猪肝的摄入量。
另外,不可随便服用一些药物,如阿斯匹林、可的松、消炎痛、西米替丁、保济丸等以免引起出血。
许多瓣膜病人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知识水平有限、医疗卫生条件差,防病、保健意识比较淡漠,因此要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瓣膜置换手术的认识和了解,并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充分获得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专家简介
陶凉 主任医师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心外科主任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心脏外科进修学习3 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多次到欧、美等国访问交流。先后主持并参与近万例常规及复杂先心病、瓣膜成形及置换手术、大血管手术、冠脉搭桥等手术。其多项手术技术达到国内、外优秀水平,是目前国内享有盛名的心外科专家。
上一篇: “亚心”大夫讲心脏-心脏瓣膜病
下一篇: 特殊主动脉瓣成形方法(主动脉瓣叶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