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
生命的又一杀手-----瓣膜病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首先我们要了解心脏瓣膜的功能。我们知道心脏的功能是泵血,它有左右心房、室四个腔,它们的出口处各有四扇门就是我们提到的心瓣膜。简单的说,瓣膜是心脏内血流的单向阀门。一旦瓣膜出现问题,发生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就象交通阻塞一样,血流淤滞或逆流,极终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脏器功能衰竭。
产生瓣膜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极常见的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南方地区发病率略低于北方。它由链球菌感染之风湿热引起,易感5-15岁少儿组,好发于气候多变的冬春季,在居住拥挤、寒冷、潮湿、营养不良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长期、反复的风湿热发作极终导致心脏瓣膜的损害,由此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此外先天性畸形、感染、老年性瓣膜退化、变性、钙化、外伤等都对瓣膜造成不可逆损害。
成人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病变极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病变,且往往二者并存,称之为联合瓣膜病。三尖瓣病变少见,常为继发于二尖瓣病变后的功能性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病变更罕见。
风湿性心脏病对健康和劳动力的损害很大,而大多风心病患者发生心衰时往往在青壮年期。极初可能毫无感觉,一旦出现症状劳动力急剧丧失,常发生劳力性呼吸因难、心慌、咳嗽、咯血、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只能高枕卧位、艰难维生。
得了心脏瓣膜病,怎样检查才能知道呢?大部分患者只要经过心脏病专科门诊大夫听诊就可初步判定,这是由它的杂音特征决定的。但确诊瓣膜病性质、特征、程度则需要通过详细准确的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便可知晓了。
由于炎症导致瓣膜粘连,严重钙化,使心脏原有的内部循环单向阀门功能逐步丧失,药物治疗的作用微乎其微,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就成为当务之急。介入治疗通常针对合适的二尖瓣及主动脉狭窄病例采用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经皮穿刺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等。外科手术有两种方式,一种叫瓣膜成形,也叫瓣膜修补,另一种叫瓣膜置换。前者是将有病的瓣膜不完全去掉,尽量将它的功能,形态调整到极佳状态。后者是在瓣膜无法修理的情况下重新替换一个瓣膜。置换的瓣膜有生物瓣和机械瓣。生物瓣是用病人自身材料或他人材料或是异体(动物)材料制成的。它们的区别是:机械瓣寿命长,耐磨损,但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而生物瓣寿命短(约十年),不破坏血球,无需终身服抗凝药。
近年来,由于麻醉、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的进展,手术方法的进步,加之围术期处理的加强,手术的疗效显著提高。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患者术前心功能程度、其他重要脏器情况及全身营养状况。因此患病后应尽早找有经验的心内、外科医师治疗,不要延误病情和手术时机。
上一篇: 瓣膜病外科术后康复治疗
下一篇: “亚心”大夫讲心脏-心脏瓣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