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
心脏瓣膜病的两种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疾病就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风湿热、粘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影响血流的运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极终导致心功能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亚心专家表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目的,一是对病因治疗,如有风湿活动需抗风湿治疗;二是对伴发的一些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如有心功能不全时服用强心、利尿药改善心功能,合并房颤时给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和抗凝治疗防止脑栓塞等。
由于心脏瓣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只会渐进性加重。当瓣膜病变到一定程度,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就会变差,这个时候就会需要手术治疗。此时,手术治疗是唯一极有效的手段。当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变,伴有心脏扩大,活动后心慌、气短(心衰表现)时或新出现心律失常时,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恢复瓣膜的生理功能:足够通畅的血流和血流的单向流动。
手术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瓣膜修复术,类似于修补,主要用于瓣膜退行性病变及一些瓣膜本身病变不重的病人。另一种是瓣膜替换术,就是切除病变瓣膜,将新的瓣膜置入,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
上一篇: 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的使用
下一篇: 心脏瓣膜置换后易发生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