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我把“医生”带回家
一年内要往返医院4次进行起搏器复查,让家住河南的任婆婆觉得麻烦不已。现在,她只需在家里将一个如鼠标大小的天线轻贴胸前,即可向远在武汉的医生传输起搏器使用报告,让医生随时对她的病情进行监测及诊断。今天上午,任婆婆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韩宏伟主任、李继文主任的指导下学会了这套起搏器家庭监测装置的使用方法,成为湖北省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63岁的任婆婆16年前便检查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一直依靠药物治疗。今年10月,症状加重的她来到武汉亚心医院。为治疗心衰,亚心医生为她植入了一枚带除颤功能的三腔起搏器(CRT-P)。出院时,医生嘱咐她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需要回到医院进行复查,手术1年后每半年要复查一次,已保证对起搏器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调整。
面对医生的叮嘱,任婆婆心里却犯起了难。家住河南省固始县的她有4个儿子,都在浙江打工,平时过年时才能回来一次。每次住院,孩子们都会赶回老家照顾她,她却老怕因为自己的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想到1年内要来武汉复查4次,又要孩子们为她操心,任婆婆不免皱起了眉头。
虽是虚惊一场,但这来回的折腾却让任婆婆的身体不堪重负。亚心医院心内科李继文主任了解到任婆婆的病情后,决定为她装上一套起搏器家庭监测装置,不用来回奔波,在家就能随时与医生进行极准确的交流。
李继文主任介绍,起搏器的家庭监测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普遍实现。这套家庭监测装置只有一个普通家用无线路由器大小,患者带回家后只需将它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按下开始键后,将鼠标大小的天线轻贴心脏起搏器,监视器就能将起搏器的运行报告传输给医生。不到3分钟,医生就能在电脑上查看该起搏器的运行情况。如果报告显示起搏器曾进行过放电治疗或需要进行调整,医生就会立刻电话通知患者来院进行复查与调整。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正常情况下一年内需要回到医院进行4次复查,此后每半年进行1次复查。对于外地患者,特别是像任婆婆这样的老年患者来说,每次的复查都需要受路途奔波之苦。使用家庭监测装置后,只需定期将数据传输给医生,有需要进行复查时再由医生通知患者来院。这样一来,不仅能避免外地患者反复奔波,更让医生能随时掌握病情,对长期服药患者给出及时、准确的调药建议。
在听到李主任的仔细介绍后,任婆婆笑开了花,“这就像把医生带回了家,孩子们这下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