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亚心首推“心脏起搏器家庭监测”模式:《武汉晨报》

字号: + - 14

 

    本报讯(记者邹婵娟 通讯员雷薇)心脏装了起搏器,一年内至少要往返医院4次复查,这让家住河南的任婆婆觉得十分不便。但现在,她只需在家里将一个如鼠标大小的天线轻贴胸前,即可向远在武汉的医生传输起搏器使用报告,让医生随时对她的病情进行监测、诊断。昨天上午,任婆婆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韩宏伟主任、李继文主任的指导下,学会了这套起搏器家庭监测装置的使用方法,成为湖北第一个人。

    63岁的任婆婆16年前查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一直依靠药物治疗。今年10月,亚心医生为她植入了一枚带除颤功能的三腔心脏起搏器。出院时,医生嘱咐她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需回到医院复查;手术1年后,每半年要复查一次。

    11月6日,任婆婆在家突然感到胸闷且难受得喘不过气来,便打电话给医生,可越急越说不清楚,只好第二天坐了4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赶到亚心医院。经过检查,医生确认起搏器运行正常,老人的病情只需进行药物调整。虽是虚惊一场,但这来回的折腾却让任婆婆的身体不堪重负。亚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李继文了解到任婆婆的病情后,决定为她装上一套起搏器家庭监测装置,这样在家也能随时与医生进行极准确的交流。

    李继文介绍,心脏起搏器的家庭监测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普遍实现。这套家庭监测装置只有一个普通家用无线路由器大小,患者带回家后只需将它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按下开始键后,将鼠标大小的天线轻贴心脏起搏器,监视器就能将起搏器的运行报告传输给医生。不到3分钟,医生就能在电脑上查看该起搏器的运行情况。如果报告显示起搏器曾进行过放电治疗或需要进行调整,医生就会电话通知患者来院复查或调整。这样,不仅能避免外地患者反复奔波,更让医生能随时掌握病情,对长期服药患者给出及时、准确的调药建议,简而言之就是“把医生带回家”。

亚心首推“心脏起搏器家庭监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