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我省首例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术获成功

字号: + - 14

 

12日上午,一种名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治疗新技术率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得到成功应用,三名阵发性房颤患者陆续接受了冷冻消融术,手术由亚心医院心内科主任苏晞教授和美国房颤治疗专家Dr Wilber.Su共同完成,手术过程顺利,较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时间缩短一半。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湖北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冠脉和电生理培训导师、亚心医院心内科主任苏晞教授指出,房颤冷冻消融手术的完成,标志着我省房颤治疗上升到更高台阶。
  房颤是一类危害较大的心律失常,我国现有800万至1200万房颤患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而卒中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传统的非药物治疗房颤手段主要是导管射频消融。
  据了解,冷冻消融是研究人员继射频消融之后发明的心律失常治疗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的热量,使得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消除心律失常的根源。
  苏晞教授介绍,国外大量临床数据显示,传统房颤射频消融术,采用射频电消融,需手术医生由点到线再到圈逐步放电消融异常兴奋点,而冷冻球囊消融采用的冷冻能量,可直接实现环状隔离,更易于医生操作,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传统射频消融术手术时间为2个多小时),而且治疗有效性提高,安全性增加,并减少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还降低患者疼痛度。目前而言,冷冻消融技术主要适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更广泛地运用于持续性房颤患者。
  苏晞教授介绍了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情况。三位患者年龄分别为49岁、50岁和66岁,均患有阵发性房颤数年,接受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术中,患者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医生采用冷冻消融球囊导管,分别对每例患者的四根肺静脉进行12次长达3分钟的消融,消融极低温度在零下40℃零下50℃之间。三例手术平均历时70分钟左右,术中未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