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人工心肺”挽救8旬心梗太婆

字号: + - 14

 

    胸痛4天,到医院检查原是急性心梗发作,耄耋老太命悬一线。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内外科通力协作,利用“人工心肺”——ECMO(体外膜肺氧合)保护,成功为张婆婆植入支架打通堵塞血管。这种将ECMO与心脏支架手术相结合的方式,在湖北省内尚属首例。为高龄、急重症的冠心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经验。张婆婆现已转出重症监护室,恢复情况良好。

   20131225来自河南的张婆婆散步后突然感到胸口发闷,喘不上气来。已86岁的她并没有多想。可接下来的3天,她不仅感到胸闷,胸口也渐渐开始疼痛。1228,她胸口疼的难以忍受,才将不舒服的情况告诉儿子。家人立刻将她送至当地医院,医生怀疑张婆婆是突发心梗,需要转院治疗。

   1229,张婆婆转院至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经检查确诊,患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3级。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张婆婆3根主要血管已堵塞了2根,另外一根血管的狭窄程度也超过85%,随时有可能再次发生心梗,危及生命。但张婆婆86岁高龄、病情重,并伴有心脏衰竭,不论是进行外科搭桥手术还是支架手术,她都将面临极高的手术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亚心医院心内科及心外科手术专家立刻进行会诊,全面评估张婆婆的病情,拟定极优治疗方案。经专家组讨论决定,在ECMO保驾下为张婆婆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

201413下午4点,亚心医院介入导管室内,心内科及心外科共10多位手术专家严正以待,一场硬仗正式展开。全麻后,灌注科主任刘燕教授带领下的体外循环手术团队首先为张婆婆植入ECMO。随后,心内科主任苏晞教授开始迅速为她进行心脏支架手术。惊险一幕突然出现,就在植入第2枚支架时,张婆婆的心率突然降至18/分,血压急剧下降。此时,如果没有ECMO的保护,她将出现生命危险。万幸的是,“人工心肺”让张婆婆顺利渡过难关。不到半个小时,苏晞教授成功为她植入3枚支架,堵塞的血管终于被打通了。手术19小时后,张婆婆成功拔除ECMO,现在的她一切指标正常,恢复情况良好。

    亚心医院灌注科主任刘燕教授介绍到,“ECMO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通过手术安装一种仪器,将静脉血液在回入心脏前抽出,在体外经过氧合后再送回动脉,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完成供氧工作,是抢救垂危患者的一项技术,被称为‘人工心肺’。将这种技术与支架手术相结合,可预防手术中的突发风险,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就像走钢丝前装好了全套安全绳索,为张婆婆保驾护航。”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重症的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亚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刘成伟教授介绍到,“我院每年收治急性心梗的患者中有30%年龄超过65岁,并往往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疾病。有部分患者甚至因高风险、无法承受手术等原因而放弃治疗。”针对此类患者,亚心医院积极利用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ECMO等多种新技术优化治疗,大大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刘成伟教授提醒,急性心梗发生后12小时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一定要尽早就医,不要一味忍耐而错过极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