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房颤患者须预防中风
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人群中,近1/4的人会发生房颤,其主要症状包括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其中血液因无法完全泵出而瘀滞在心房内,会逐渐凝结成块而形成血栓,若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从而引发中风。
房颤导致的中风比其它原因引起的中风更可怕。据调查,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此外,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 6.9%。
“抗凝治疗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死亡率的直接措施,也是房颤患者的首要治疗策略。”苏晞介绍,目前近七成房颤患者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中风,这并不对症。因为阿司匹林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比较好;而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阿司匹林效果有限,而应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这类的作用于凝血因子的抗凝药。
苏晞提醒广大患者,服用华法林每天费用在几角钱至几块钱不等,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且存在较多的药物与药物,以及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情况,患者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以调整剂量,比较麻烦;而达比加群酯疗效与华法林相当,副作用甚至略小,且不需要频繁抽血监测,但每日费用约需40元左右。患者可向医生咨询,并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
上一篇: 中德心脏病专家携手封堵血栓“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