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中德心脏病专家携手封堵血栓“窝点”

字号: + - 14

心脏上有一个小耳朵叫左心耳,你知道吗?左心耳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形成的“窝点”,易导致中风。29日,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博士、知名德籍华裔心血管病专家余江涛教授,与亚心医院房颤专家苏晞教授共同完成5台左心耳封堵手术,帮助五名平均年龄为63岁的房颤患者有效降低了罹患中风的风险。据悉,左心耳封堵是一种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风的创新术式,亚心医院是目前我国开展该手术极多的医院。

曾任职公安系统的先生,今年6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退休前常年的高强度工作和精神压力,诱发其严重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今年1月,先生感到病情明显加重,走路稍快或爬楼梯时,均感到心慌气促。一次在家炒菜时,他突然心慌头晕,差点摔倒,这才来到亚心医院就诊,经确诊为持续性房颤,若不及时手术治疗,中风风险极高。

亚心医院副院长苏晞教授介绍,人的心脏就好比是个大房间,在房间一角有着一个小小储藏间,灰尘很容易在此囤积。而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心脏一角的左心耳就是较易囤积血液的一个地方,当房颤发作时,左心耳中瘀滞的血液极易形成血栓或血块,这些血块进入大脑血管,从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左心耳封堵手术是在患者下肢静脉打开细小的口子,再用导管将一个钛合金的封堵器沿着血管,通过房间隔,放置在左心耳开口部位,隔离左心房与左心耳的内腔,达到预防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中风的目的。

“房颤患者的心跳不规律,左心耳基本丧失收缩功能,导致进入左心耳的血液长期滞留在里面,容易形成血栓。”苏晞教授说,“这项手术将左心耳心腔有效隔绝,血液不再流入,可以很好地预防血栓形成。而且,手术后,患者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

据了解,我国现有房颤患者近1000万,其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五倍,而由房颤引起的中风通常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也更容易复发。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左心耳内的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液流出心耳,进入大脑,就会发生脑栓塞;进入心脏冠状动脉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进入肾动脉会发生肾动脉栓塞。

对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服用抗凝药,但药物会引发不良反应,并要经常根据“凝血指标”增减药量,十分繁琐。近十多年来,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的接受。但是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大约70%左右,有些患者需要反复多次射频消融,且我国房颤患者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大部分患者未进行及时的治疗。而通过评估患者病情,将左心耳提前封堵来预防房颤患者中风的方法,效果更好,欧美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也将其作为一项优秀技术加以采用。

中德心脏病专家携手封堵血栓“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