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心脏瓣膜病的折磨,李女士10年来一躺下就憋闷难忍,只能坐着睡觉。近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在胸腔镜辅助下利用人工材料为她置换3根二尖瓣腱索,将脱垂的“心门”进行固定,恢复情况良好,成为华中地区首例成功接受胸腔镜下二尖瓣腱索置换的患者。
今年58岁的李女士家住武汉郊区,一直以务农为生。10年前开始,她在干农活的时候不时感到胸口发闷。特别是农忙时,她常会感到胸口隐隐作痛。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血压竟高达235/140mmHg(正常血压为140/90mmHg)。此后李女士一直服用降压药,但胸闷的症状依然时常出现,晚上睡觉时甚至会被憋醒。无法平躺的她只能斜靠在枕头上,才能勉强入睡。
今年9月22日凌晨,李女士在睡梦中再次被憋醒,不停咳嗽的她只能坐在床边才能正常呼吸,而且两条腿也肿了起来。以为是患了重感冒,李女士并没有到医院治疗。谁知10月22日,李女士再次出现相同的症状,家人这才将她送至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经详细检查,医生发现李女士患有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的前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并且已出现重度心衰的症状,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听说要进行开胸手术,李女士连连摇头,“我这是老毛病了,吃点药就能好。”李女士坚决反对手术,家人轮番劝说都没有结果。
亚心医院心外科曾祥军主任了解情况后,仔细研究病情,发现造成李女士心脏二尖瓣脱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用于固定瓣叶的腱索出现断裂。
曾主任解释道:“如果将二尖瓣比作一个降落伞的伞衣,那么腱索就相当于伞绳。在心脏不断跳动的过程中一旦有部分“伞绳”出现断裂,“伞衣”就会脱落移位,造成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找到病情的“罪魁凶手”后,如何在不开胸的情况下替换这些断裂的“伞绳”成为手术难点。反复讨论手术方式后,曾主任决定利用胸腔镜为李女士进行二尖瓣腱索置换手术。得知不用开胸也能做手术,李女士终于答应接受手术治疗。
10月30日早上8点,李女士进入心外科手术室,曾主任在她的右侧胸部打3个3厘米的小孔,将特殊镜头通过小孔放入胸腔内。随着镜头的探查,李女士的心脏结构清晰的显示在电视屏幕上。根据屏幕图像,曾主任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细线做成3根20-23毫米不等的线圈,替换李女士断裂的腱索,将心脏瓣膜成功固定。
曾主任介绍到:“一般来说,治疗二尖瓣脱垂的方法是采用正中开胸进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而胸腔镜下的腱索置换手术,不仅具有伤口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而且术后并不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大大减轻患者负担。”
据统计,亚心医院于2014年10月成立胸腔镜治疗中心,已成功开展300余例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范围包括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颤等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