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埃博拉,知多少?
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罕见却又十分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热,由五种不同埃博拉病毒分型引起的。引起当下传染病的分型(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在 1976 年被首次发现。当时,在扎伊尔的埃博拉河附近爆发病毒性出血热(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
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自然宿主被认为是果蝠。人类疾病极初通过直接接触果蝠、它们的排泄物或者接触被果蝠传染的动物(如类人猿)而发病。
如果人类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物(如针头)或者因埃博拉病毒死亡的尸体,埃博拉病毒就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潜伏期在 2-21 天(一般在 8-10 天),被感染者一旦发热或出现症状就变得有传染性。传染性随着疾病程度的增加而增长。
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极易与其他同种症状的热病混淆,如疟疾和伤寒。埃博拉病毒病以突发高热,寒颤,萎靡,肌痛,虚弱和疲劳为特征。患者常常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呕吐和腹痛。埃博拉病毒有多种组织趋向性,可能发生多器官感染。
该病毒可引起细胞因子异常调节,导致机体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患者常由于多器官衰竭或者感染性休克导致病危。其他并发症包括脑水肿,癫痫,昏迷,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症候群。虽然过去的爆发几乎 90% 的死亡率,但这次爆发的死亡率大约在 55-75%。
目前,针对埃博拉病毒病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临床管理包括维持疗法,特殊水和电解质补液治疗,凝血障碍的矫正治疗,继发感染的治疗和其他并发症的治疗。临床治疗的决定因素是迅速隔离和施行感染控制措施(规范、接触、防护措施),调查研究人员和确诊埃博拉病毒病患者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数个试验疗法正在开展,但是缺少人类数据或者说数据可用性非常有限。目前还没有埃博拉疫苗,但是埃博拉疫苗正在研制中,第一阶段人体试验计划在不久以后启动。阻止目前爆发极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早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随后进行隔离和诊断试验,结合追查接触者阻止病毒传播。可能暴露于埃博拉病毒的人应当迅速隔离和检查,进行 21 天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