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内容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
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有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一)、颈部血管解剖:
血管壁的三层结构:
内膜-- 内皮细胞组成 等回声
中膜--平滑肌细胞 低回声
外膜--纤维组织 高回声
1、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 起始的右前方,起自主动脉弓,经过左胸锁关节的后方。右颈总动脉在右胸锁关节后方起自无名动脉分叉处,双侧颈总动脉的走行和毗邻关系基本一致,上行于颈动脉鞘内,颈内静脉位于其外侧,内侧是喉与气管、咽和食管及甲状腺。有时甲状腺可覆盖在颈总动脉的前方。
2、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处起自颈总动脉,起始部稍扩张形成颈动脉窦,颈内动脉先是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但很快就到了它的后内侧,沿 咽的外侧壁上行。
3、 颈外动脉:
此动脉的起始位置在颈内动脉的前内侧,然后行到颈内动脉的前外侧。
(二)、颈动脉超声表现
1、检查方法
检查时患者无需空腹,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后仰,头偏向对侧。
①颈总动脉: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向扫查,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颈外动脉(颈外动脉位于前内侧、颈内动脉位于后外侧)。
②颈总动脉分支:探头从颈根部以颈总动脉血管长轴作纵向扫查、短轴作横向扫查。位于颈总动脉生理膨大区时向上探头侧向前内侧方为颈外动脉,探头侧向后外侧为颈内动脉。
③椎动脉:先显示颈总动脉纵切面图像,然后探头稍向外侧动,即可显示穿行于横突孔的椎动脉,在一排颈椎横突及其后方的声影间寻找血管结构然后,向近心端扫查至颈根部,显示椎前及其发自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转而再向头端追踪至颅底第二横突孔,自下而上分别测量椎前段及横突段椎间动脉内径。
2、二维超声表现:
正常颈动脉管径左、右对称,管壁分为三层,纵断扫查显示为两条近乎平行的线样强回声,其间以薄层低回声分开,内侧线样强回声代表内膜、外侧线样强回声代表管壁外膜、 其间低回声代表动脉中膜(肌层)此层决实了动脉的硬度、弹性及强度。 正常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1.0mm(也有标准为0.9mm),IMT>1.0mm即为异常;颈动脉内径:颈总、颈外、颈内动脉三者比较其大小依次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
3、彩色多普勒
正常的颈动脉管腔内彩色务流充盈好,未见充盈缺损或变细,彩色血流表现为红-蓝-红(蓝-红-蓝)即收缩期血流-舒张期血流-收缩期血流,而颈动脉分叉部的血流呈涡流。彩色血流更有助于确定有分支的颈外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时,应注意血流的速度标尺不要设置过低,而血流的增益不要设置过高,以免造成彩色血流出现混叠。
4、频谱多普勒
取样门要置于管腔中心,在层流情况下,以窄门取样,原则上取样门宽为被探测血管腔内径的1/4-1/3。声束与血流方向间夹角应小于等于60度;颈部动脉:距分叉部位2cm处;颈内动脉:距起始膨大部位远端1.0~1.5cm处;椎动脉:颈椎第5~4或4~3椎体间管腔内。
颈总、颈内动脉频谱形态相似,均为低阻型,而颈外动脉为高阻型。
(1)颈内动脉循环阻力小,收缩期峰值频移曲线上升较慢,双峰间切迹不明显,舒张期血流阻力小,舒张期在基线上有较多血流信号。
(2)颈外动脉循坏阻力大,收缩期峰值频移曲张上升速度快呈尖峰状,随之迅速下降到基线,舒张期血流阻力大,舒张期正向血流速度低于颈内动脉。
(3)颈总动脉具有上述两者之特征,收缩期有两个峰或呈三峰,第一峰大于次峰,双峰间有切迹,整个舒张期基线上有血流,有时舒张早期可见短暂反向血流。
当以管径或阻力指数鉴别颈内、颈外动脉有困难时,可采用颞浅动脉扣击试验加以鉴别, 进行频谱多普勒检查时,应注意取样容积大小一般不应超过管腔的1/3(2~4mm),取样容积的位置应放置在距颈动脉分叉部1~2cm处,声束与血流夹角应<60度,取样线尽时与管腔平行。此外,血流的增益不要设置过高,以免造成假性频带增宽。
颈内、颈外动脉的区别(表1)
动脉名称 |
解剖特点 |
内径及分支 |
频谱形态 |
收缩期极大峰速 |
颈内动脉 |
先外后内 宽 |
无分支 |
低阻力型 |
略低 |
颈外动脉 |
先内后外、 细 |
有分支 |
高阻力型 |
略高 |
颈部动脉的直径和血流速度参数的参考值(X±S)(表2)
动脉名称 |
内径mm |
收缩期极大峰速cm/s |
舒张期极低速度cm/s |
颈总动脉 |
6.5±0.78(6-7) |
85.4±19.7(65-105) |
26.1±7.2 |
颈内动脉 |
5.5±0.52(5-6) |
63.6±15.3(48-78) |
23.8±6.9 |
颈外动脉 |
4.6±0.49(4-5) |
70.3±18.1(52-88) |
15.0±5.3 |
椎动脉 |
3.7±0.45(3-4) |
52.1±14.0(38-66) |
19.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