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动脉硬化测定检查对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

字号: + - 14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系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PAD后果严重,包括间歇性跛行、截肢、腹主动脉瘤破裂、严重的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MI)、卒中和心性死亡发生率也增加。所以,我们应该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全面的认识,在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应重视外周动脉疾病的早发现、早筛查。其目的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合理的临床干预,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u  外周动脉疾病(PAD)同冠心病一样常见,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在临床上却未得到足够重视。

u    同时,由于该病病程进展十分隐匿,可能长时间没有临床症状,直至晚期才表现为肢体血压的变化和临床症状。

u  只有通过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才能够检测出。 廉价和简便的无创检查是筛查任何一种疾病的首选

u  血管超声对心内科医师非常熟悉,筛查外周动脉疾病,可能多数医师首先想到血管超声。 受患者腿部胖瘦和操作者经验情况影响,虽为无创,但筛查外主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不高。

u  我院的全自动动脉粥样硬化测定能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即用袖带血压计分别测定双侧肱动脉和双侧踝动脉收缩压,并与肱动脉收缩压进行比较。正常时应肱动脉收缩压。

u  全自动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对于筛查微动脉疾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好。

u  患者:男,61岁。主诉:间歇性跛行半年。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反复于行走100米感左侧小腿胀痛,停止步行并按摩后能缓解。近2月出现左侧小腿麻木感,夜间明显。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3年,极高血压150/100mmHg,规律服用卡托普利,血压控制欠佳。有“支气管炎”病史。长期抽烟,母亲有高血压病病史。入院查体:T 36.6℃、R 18bpmP 86bpmBP 132/74mmHg,神清,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6/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未扪及。

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双侧下肢动脉内膜增厚、多发斑块附壁双侧胫后静脉附壁血栓

u  我院动脉全自动动脉粥样硬化测定显示右侧ABI0.58,左侧ABI0.59

 

u  我院下肢动脉CT显示右侧髂总动脉近段闭塞。左侧髂外动脉近中段次全闭塞。左侧股动脉中远段闭塞。左侧胫前动脉远段及足背动脉闭塞。

从本病例看出,其外周动脉病变严重,但下肢血管超声显示不严重,而我院全自动动脉粥样硬化则提示存在外主动脉严重病变。

检查简便无创,就等同做心电图或测血压

ABI的诊断标准:

  静息ABI0.9:通常可确诊LEAD,其检出血管造影阳性的周围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90%左右,特异性约95%;

  ABI 0.40.9:提示轻一中度周围动脉疾病;

  ABI<0.4:提示重度周围动脉疾病;

     ABI1.3: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如用二维超声或血管功能仪检查;

     ABI0.91.3:属临界值,需行平板运动试验。

 

费用不贵:120元,而双下肢血管超声费用为329元。

 

 

门诊开该项检查只需选取全主动脉粥样硬化测定即可

病房在检查中输入qzd,再在心电图检查单的其它项中填写动脉硬化即可。

下肢PA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一项其他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年龄在50~69岁之间有吸烟史或糖尿病,年龄在70岁以上,与活动相关的肢体症状或缺血性静息痛,下肢动脉搏动异常,伴有冠心病、颈动脉和肾动脉疾病。该类患者,希望积极开展外周动脉疾患的筛查。

 

同时体检时应注意:患者双上肢血压是否对称,颈动脉是否存在杂音,腹部、腰胁部和股动脉处听诊是否有杂音,估计腹主动脉的搏动和极大直径,触摸肱动脉、挠动脉、尺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有无搏动异常,采用Allen试验判断手部血流灌注,检查足部皮肤的颜色、有无破溃和溃疡,远端肢体的体毛消失、营养不良和指趾甲肥厚等表现支持患者存在严重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