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内容
【动脉系统疾病系列之四】动脉瘤
动脉瘤可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1) 真性动脉瘤:
动脉壁局部异常扩张和膨大。动脉硬化是极常见的病因。
二维超声表现(图1):病变的动脉段呈梭状或囊状扩张,瘤壁由动脉壁全层组成,内壁回声可能有异常改变,毛糙,斑块,附壁血栓等。
图1 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彩色多普勒表现(图2):动脉瘤内血流方向不一致,有红蓝各半的旋流或涡流。
图2 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表现
脉冲多普勒表现(图3):患部血流通道内呈现高速低阻力单相血流频谱,远端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呈单相血流频谱。
图3 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频谱表现
(2) 假性动脉瘤:
由外伤或医源性吻合口渗漏等原因形成。壁由动脉内膜或周围纤维组织构成,瘤体内有血凝块及机化物。
二维超声表现:动脉周围出现无回声肿块,形态多不规,无明确囊壁回声,包块与动脉之间有通道,通道口多较狭窄,病灶腔内血流呈云雾状移动,有的可见点状沉积物回声或血栓回声。
彩色多普勒表现(图4,图5):在瘤体与动脉相通的通道内呈五彩镶嵌的血流,瘤体内形成红蓝各半的旋流或稀疏血流。
图4 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
图5 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
脉冲多普勒表现:于通道口处,可探及典型的“离开和回来”的双相血流频谱,此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表现。
(3) 夹层动脉瘤:
动脉壁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被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分离而形成积血、膨出,呈双腔状。有时近端内膜常伴有撕裂形成入口,与血肿相通,其远端形成再入口使血肿与血管腔相沟通。
超声表现:病变处颈动脉壁内膜分离,分离的内膜呈线状回声,将管腔分隔成真假两个腔。分离的内膜回声随心动周期不停地摆动,收缩期摆动的方向指向假腔。假腔内可清楚地显示血栓的回声彩色多普勒表现:病变较轻时,真腔中血流正常或轻度紊乱,病变较重时,由于假腔内有较多血流通过和较大血栓形成而造成真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有相应的超声表现。假腔内则呈紊乱血流信号,若假腔中有附壁血栓形成,则仅显示实质性低回声,无血流信号。入口处血流于收缩期由真腔流向假腔,于舒张期由假腔流向真腔。
脉冲多普勒表现:真腔血流速度与正常基本相同,为层流。假腔中血流缓慢,有时记录不到血流信号。入口处可侧及收缩期由真腔流向假腔和舒张期由假腔流入真腔的血流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