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ORB STEMI TROFI Ⅱ试验:生物可吸收支架PK金属支架
ABSORB STEMI TROFI Ⅱ试验首次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评估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依维莫司涂覆的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和金属支架的效果。结果显示,二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Patrick W Serruys教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在ESC2015年会上报告了研究结果,论文同期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
该研究从8个医学中心纳入了191例拟行PCI的STEMI患者,平均年龄58.6岁;随机分配到BVS组(n=95)和金属支架组(n=96)。主要终点为6个月时的支架覆盖评分和血管再狭窄(OCT评估)。结果显示,BVS组支架覆盖评分不劣于金属支架组(1.74 vs. 2.80,P<0.001)。
临床终点为心脏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TVM)或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复合终点。BVS组和金属支架组分别为1.1%和0.0%(P=ns);BVS组有1例确认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ABSORB日本研究:生物可吸收支架安全有效
ABSORB日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和金属支架的PCI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首席研究员Takeshi Kimura(京都大学附属医院)指出,数据支持生物可吸收支架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可行性。
ABSORB日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试验,为非劣效性设计;共纳入38个日本中心的4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2岁。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BVS(n=266),另一组给予金属支架。两种支架均涂覆依维莫司来防止动脉再次阻塞。
主要终点为12个月时靶病变失败(TLF),为心脏性死亡、靶血管所致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显示,BVS组主要终点发生率为4.2%,金属支架组为3.8%(RR 1.10,95%CI 0.39-3.11),证实了BVS的非劣效性(P<0.001)。次要终点为13个月时造影显示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LLL),两组无显著差异,再次证实了BVS的非劣效性(P<0.0001)。两组12个月时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MATRIX研究:PCI术后,比伐卢定继续还是停药?
MATRIX研究第三部分-治疗时间试验结果显示,将抗凝药物比伐卢定使用延长至PCI完成后至少4h与PCI完成后立即停药相比无显著改善患者获益。首席研究员Marco Valgimigli教授(瑞士心血管研究中心)介绍,PCI后比伐卢定治疗未能减少缺血和出血的复合终点,包括支架内血栓风险。研究结果同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引发了关于PCI后延长还是中断比伐卢定的讨论。
Valgimigli教授认为,PCI术后比伐卢定继续还是停药应该个体化选择,基于每个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类型、口服P2Y12受体抑制剂的负荷剂量和种类来决定。这也是符合欧美比伐卢定说明书的。
PLATFORM试验: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多可免于有创检查
PLATFORM试验是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旨在评估疑诊冠心病患者采用FFRCT诊断策略与常规检查策略指导血运重建决策的效果。结果显示,FFRCT可以使61%的疑诊冠心病胸痛患者避免有创检查。
FFRCT可在CT血管造影(CTA)成像基础上估算血流储备分数(FFR)。首席研究员Pamela Douglas教授(杜克大学医学院)指出,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对有创冠脉造影(ICA)的依赖,尽管后者是胸痛检查的金标准,但会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且增加医疗成本。对于推荐择期ICA的稳定性胸痛患者,可以先考虑FFRCT。
PRESERVATIONⅠ研究:心梗后心脏重塑预防,令人失望的BCM
水藻中有一种被称为BCM(Bioabsorbable Cardiac Matrix)的液体物质,主要成分是海藻酸钠和葡萄糖酸钙。2015ESC年会上公布的PRESERVATIONⅠ研究评估了BCM对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脏重塑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冠脉注射试验性材料BCM与生理盐水安慰剂相比,对心脏重塑无显著影响。
来自德国的研究者Uwe Zeymer教授直言自己对这一结果感到吃惊和失望。在此前的实验和人体试点研究中,BCM显示出保护心梗后左心室形态大小的作用。因此,之前也希望本研究能看到BCM可减少左心室扩大并改善临床症状。Zeymer还介绍,在PCI术中,可以将BCM注入心梗患者的冠状动脉;液体流入心脏,与聚集在受损心肌中的电离钙发生反应,形成一种可吸收的凝胶;这种凝胶作为灵活的支架或称为“矩阵”(Matrix),在修复期间支撑心脏,随后会溶解。
Zeymer教授解释,研究结果为阴性的原因可能是选取是大面积心梗患者,难以预防心脏重塑,或者干预时间太迟了。他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极佳时机和目标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