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源性晕厥的发生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于短暂意识丧失的老年患者,在诊断VVS之前必须排除心源性因素。此外,还要排除肺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糖和电解质异常等引起的晕厥。极新指南指出:40岁以上晕厥患者建议首优秀行颈动脉窦按摩;晕厥与体位变化有关时,应进行卧一立位试验;考虑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时,建议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怀疑存在心律失常,应给予实时心电监测;仅在怀疑非晕厥原因造成的短暂意识丧失时,需血液检查或神经科检查,如脑部CT、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脑电图等;以上无创检查阳性率为30%一60%。此外,还可以行电生理、运动试验和精神评估等检查方法。实时心电监测方法有24 h动态心电监测、体外或置人型心电记录仪和远程遥感监测。
置入型心电记录仪可监测和记录患者晕厥前后的心电图,有助于排查心律失常相关的晕厥,但其有创性且费用昂贵,适用于HUTT及电生理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
五、治疗措施
年轻人VVS一般呈良性发展,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可逐渐消失。但老年患者可能不是良性病程,需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晕厥少于6次的VVS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超过6次生活质量会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而下降。防止晕厥复发、避免意外损伤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主要方法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起搏治疗和消融治疗。
1.非药物治疗:首先,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并教育其正确看待,消除老年人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指导其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长时间站立、闷热拥挤环境、疲劳等,慎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穿弹力袜或紧身裤可防止下肢和腹部血液瘀滞,但老年人常难以耐受。增加水分和盐摄人可提高血容量,但对于合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需慎重。其次,让患者认识晕厥先兆,并教会其对即将发生的晕厥采取措施。晕厥前兆发生时,双手握拳、上肢紧绷和双腿交叉等肌肉长收缩的抗压力动作可显著升高收缩压,延迟或避免晕厥。极后,鼓励患者进行倾斜锻炼。倾斜锻炼可以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压力反射感受器敏感性和心率变异性,有助于减少和预防晕厥复发。
老年患者行倾斜锻炼耐受性较差,身体抗压动作是治疗VVS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与患者教育一起构成了治疗老年人VVS的基础。
2.药物治疗:迄今已有众多治疗VVS的药物研究,如B受体阻滞剂、米多君、依替福林、氟氢可的松、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丙吡胺、可乐定和东莨菪碱等,但临床结论不一。目前尚未见指南明确推荐某种药物作为治疗VVS的首选,对老年患者的有效证据更加缺乏。
B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从而减轻“过度”的迷走反射,曾作为治疗VVS的首选药物。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美托洛尔不能使VVS患者获益。但极近研究发现美托洛尔对42岁以上的VVS患者治疗可能有效。米多君和依替福林均是Q受体激动剂,其通过刺激外周血管收缩,降低静脉池容量从而防止VVS发生。对非药物治疗无效的VVS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米多君治疗。荟萃分析显示B受体激动剂治疗VVS有效,米多君效果优于依替福林。但也有研究显示米多君不能使反复发作VVS的患者获益。目前针对米多君治疗VVS的随机对照POST-II试验正在进行中,预计2017年可得到结论。不推荐将其用于合并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故老年患者需慎用。认为氟氢可的松可促进水钠潴留、增加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从而发挥作用,但POST一Ⅱ试验结果显示氟氢可的松并不能起到预防VVS复发的作用。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可减弱交感神经的快速抑制反应,从而预防VVS发作。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氟西汀与安慰剂相比无晕厥时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起搏治疗:起搏器治疗VVS的价值一直存有争议,晕厥诊疗指南将起搏器治疗VVS列为Ⅱ类适应证。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设计的不明原因晕厥国际研究(ISSUE一3)证实双腔起搏器仅仅能够降低40岁以上严重心脏抑制型VVS患者晕厥复发。
置入起搏器治疗指南将40岁以上患者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推荐级别列为II a类(证据级别:B级),而40岁以下患者为II b类(证据级别:B级)。置入永久起搏器时应优先考虑具有感知心肌收缩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并在置人后开启闭环刺激功能口。
4.消融治疗:心脏神经消融通过祛除窦房结、房室结的副交感神经支配而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VVS。心脏的迷走神经去神经化对难治性心脏抑制型VVS治疗有效,并可能替代起搏治疗。Yao等采用选择性左心房神经节消融法对10例反复发生VVS的患者进行治疗,随访(30±16)个月,没有患者晕厥复发。消融治疗是目前治疗VVS一种新型的方法,期待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综上,VVS是老年人常见的晕厥类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不同晕厥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老年人VVS常缺乏典型的前驱症状,在HuTT中多数表现为血压下降。目前非药物治疗是防治VVS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他治疗方法亟待更多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