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从一个鞠躬、一句“你好”看日本护理“闪光点
11月中旬,有着42年工作经历的日本护理专家土平俊子老师远道而来,在亚心医院进行了为期2周的调研交流与培训,在与土平老师的亲密接触中,她的一言一行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我们的护理姐妹们感受颇深,现在也将这些“闪光点”与大家分享。
门诊篇
在看到亚心患者人数很多的情况下,门诊就诊、分流井然有序,土平老师惊叹的同时,也对门、急诊窗口接待处的工作表示认可。
土平老师介绍,与中国不同,在日本,专科医院均为预约制,所有就诊患者、入院患者均为提前预约而来,其它综合医院80%左右患者也是预约就诊,门诊就诊患者来院后3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诊,减少了等待时间;同时每次看诊后医生与患者确定下次看诊时间,开出检查单据,下次来院时先做检查再看医生,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另外环境方面,日本很多医院根据区域使用不同颜色地标做指示,如采血红色,入院蓝色,超声绿色等;费用方面,门诊、住院费用均可由国家报销,大约可以报总费用的70%-80%,而且入院患者在入院前基本完成各项常规检查检验。
病房篇
土平老师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不管走进电梯还是进入病房都会和大家鞠躬打招呼,还特地学习说中文的“你好”。一天,土平老师在17楼护士站和大家交流时,看到一位出院患者和家属正在与护士长道别,土平老师也转身向那位患者及家属鞠了一躬,正是这个弯腰举动,让那位患者留下了不尽的感动,在场的我们也被深深的触动。
正如土平老师培训时说的:“专业技术在一年二年工作中可累积达到,但人文关怀和沟通技巧没有本人的主动锻炼是不能提高的”!老师得体的、尊敬谦卑的行为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日本护理非常重视病患生理心理的护理,护士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生活起居护理、康复训练、卫生宣教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全病房不留患者家属,白天既使有家属陪伴也是心理慰籍,不参与具体工作。因此与病患的沟通技巧是必须的技能,上岗前也必须培训如何使用敬语,护士不仅要观察病情变化,更要通过动作、表情等了解患者需求,体察患者的心情。土平老师认为在护理患者时鼓励患者让其安心是很重要的。在患者入院期间,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通过交谈和观察,掌握患者的心理,适时的给予指导,了解需求建立良好的相互信赖关系,原来尊重患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爱护患者——为他们解决困难,才是极好的以患者为中心。
在19楼调研时,得知1-10月病区平均住院天数5.8天,床位使用率78%-90%,土平老师认为很不错。在日本平均住院日有5.5天,老年人11-14天,骨折、脑部病患者的可延长3-6个月,这些都是有国家规定的。因此为了减少住院天数,日本建有专门的康复医院(300家),或医院康复科,患者出院前评估可转到就近的康复医院完成后期康复。
在患者安全方面,为了预防跌倒发生,日本病床可根据个体调节高低,同时评估病人的平衡能力(如单脚测试,抬脚走路),评估患者上厕所步数是否合适,评估用药情况和影响;与患者家属签署预防跌倒告知书,评为跌倒高危病人一律不可下床,即使下床也需护士陪同或推轮椅活动;患者依从性强,自觉遵守制度,不外出,必须外出时需签外出同意书,需有家属陪同,若外出有意外事件发生不找医院责任;在日本床头也有高危提示,但以提示患者为主,如“不能自行下床”“静养”标识。
在护理记录和护理评估方面,日本的每位患者都有一张全面的评估记录表,上面有医生、营养师、康复师、护士对患者的日常记录,包括病情检查异常记录,此表单在院内信息共享,医护人员对患者主要情况可以一目了然。
CCU篇
在CCU临床调研期间,土平老师分别从康复护理、探视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如何预防意外拔管、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和护士的人文关怀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指导。
“让每一位生病的人都充满勇气和希望,直到他们生命的结束”、“有了快乐的护士,才会有快乐的病人”……土平老师发自内心的传授,良好的沟通技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日本护士的敬业与耐心,亲切与细致。她严谨、专注、积极的工作态度让科室护理人员受益匪浅。
在调研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一位患者寻求护士长的帮助,护士长轻轻握住患者的手,低声地与患者进行了心理安抚,这个贴心的护理细节,得到土平老师的充分肯定,并给予亚心护理高度的赞誉。
在本次沟通交流过程中,所有护士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求知欲望,希望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弥补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提升亚心的护理服务,更好的呵护健康,挽救生命。
上一篇: 感谢生命心灵分享会
下一篇: 来吧!相约心灵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