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夏天畅泳别伤到心血管

字号: + - 14

许多人都知道,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游泳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动不当,有可能致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中风、脑梗塞,甚至猝死。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必须咨询医生能否游泳,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健康、安全地参加活动。

游泳对心血管患者来说是把双刃剑

  坚持游泳对心血管系统是有益处的,它使心脏体积运动性增大,心肌收缩变得有力,安静时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加大,心血管系统的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在游泳的过程中与水产生阻力,具有减肥、保持体型的功效,进而有利于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但是,游泳不当也会造成高血压病人血压突然升高,有诱发中风、脑梗塞的危险。如果游泳运动量过大,心脏病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可能会出现血液供应不足,出现冠状动脉缺血、血管痉挛等现象,进而可能引发心梗、猝死。

心血管患者游泳前要做足功课

  首先,应该检查身体,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让医生提供建议。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顽固性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者,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坚决避免。严重心脏病患者游泳更要慎重,如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对游泳只能敬而远之。

其次,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入水准备。即便在夏天也应先热身1015分钟,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防止入水过冷而抽筋。游泳前要稍微补充一些能量,但勿喝酒。酒后血管是扩张的,游泳时会使血管加速收缩,这样会使人产生不适感,而且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酒精还会影响大脑的判断力,增加游泳时意外发生的机会。

同时,不要在饭前、饭后立即游泳,因为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游泳后不要马上进食,剧烈运动后也不要游泳,不然,心脏的超负荷运转,体温的急剧下降,会令抵抗力减弱。患了感冒,尤其是病毒性感冒,不宜游泳,游泳可能会进一步诱发心肌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游泳要做到4个注意

  1.注意运动量要适中。有些人一游泳就要游到筋疲力尽,这样不利于健身。游泳时间别太久,一般来说,长时间游泳会引起肌肉劳损,或者导致头晕、胸闷。

2.注意水温要适宜。选择合适的游泳场所和时间,以及适宜的水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游泳时如果感觉有些乏力,就应停止。

3.注意在水中不要停留太久。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会出现鸡皮疙瘩和打寒颤现象。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些反应会造成回心血量的剧烈变化,这种刺激有可能是致命的。

 

4.游泳后要用干净的水把全身冲选一遍。如果在露天泳池,上岸后极好到阴凉处休息,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用浴巾裹在身上保护皮肤。及时、适量地补充水分、能量,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适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