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更多内容

房颤患者的诊治进展

浏览次数:
字号:+-14

房颤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房颤发生的机制主要有局灶触发和多子波折返两种。

 

 

房颤的初发阶段主要以触发因素为主,触发因素多数起源于肺静脉,少数起源于左心耳、右心耳、左房后壁、左房顶部、上腔静脉等;如果仅有单纯的触发因素,而心房的组织结构完全正常,则不容易出现房颤。房颤的产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因素是患者心房发生病理改变,很常见的改变为纤维化。

 

从阵发性房颤到持续房颤,再到永久性房颤的演变过程中,触发因素越来越弱,维持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强。

 

房颤有哪些治疗策略?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类:

 

1.控制心率,使患者的心率维持在 60~80 次/分。

 

房颤患者急诊时,很常用的控制心率的药物为艾司洛尔和美托洛尔,起效较快;其他药物还有心得安、地尔硫唑、维拉帕米。房颤患者如果存在心功能不全或没有旁路急诊时采用地高辛或胺碘酮控制心率。

 

房颤患者在非急诊和慢性维持治疗时,采用美托洛尔、心得安、地尔硫唑、维拉帕米控制心率;患者存在心衰并且没有旁路时,采用地高辛或胺碘酮控制心率。

 

2.控制节律,尽量使患者保持窦性心律。控制节律的主要方法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复律、外科手术和导管消融治疗四种。

 

小于7天房颤患者复律药物主要有多菲利特、氟卡胺、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地高辛、索他洛尔没有复律作用;大于7天房颤患者的复律药物主要有多菲利特、胺碘酮和伊布利特,地高辛、索他洛尔没有复律作用。

 

 

研究表明,无论控制心率还是控制节律,房颤患者在生活质量、致残率、致死率、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类似的效果,但心率控制相比节律控制更为容易。对于高龄持续性房颤患者,通过心率控制即可让患者有较好的生存质量;对于年轻阵发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对未来的生活更有意义。

 

3.抗凝治疗,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不同风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制定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如果没有危险因素采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如果有一个中危风险因素采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或新型抗凝药抗凝治疗;如果有任何一个高危风险因素或一个以上的危险因素,采用华法林或新型抗凝药抗凝治疗。

 

发生房颤如何处理?

 

1.新发房颤处理策略

 

 

2.反复性房颤处理策略

 

 

3.反复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处理策略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急诊

急诊

配备完善先进的急救设施及药品。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急诊患者得到迅速高效的抢救。

相关疾病

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