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另辟蹊径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传统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必须要外科开胸手术,但手术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低温麻醉开胸直视下进行,开胸手术创伤大,术中部分患儿需要输血,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近20年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越来越被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开展为先心病开辟了非开胸手术治疗的新途径,是20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它需要有设备齐全、优秀的导管室以及技术熟练精湛的专业医师。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原理就像输液时打静脉针一样,医生在患者身上选择一根较粗的血管,放进一根有腔的特种导管,在超声波图像及放射线引导下将导管置入心脏的需要处理的部位,再经这根导管将介入材料送达心脏,进行治疗。

如果是心脏某部位有缺损,可以通过导管送入封堵器到缺损处,封堵器像撑起的小伞,收放自如,安全可靠,将缺损部位“堵住”,达到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3个月左右,心内膜慢慢爬过伞面,伞与心脏融为一体,缺口随之长好。

如果是心脏的瓣膜或者血管有狭窄,也可以将带球囊的导管插入到狭窄处,再向球囊内注入一定剂量的造影剂,象吹气球一样,使球囊扩张,从而间接扩张狭窄的畸形,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与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相比较,微创介入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3天可出院),体表没有疤痕,美观而疗效确切。当然经导管先心病封堵术也有局限的一面:它有较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且费用比外科手术略高。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需要进行极佳手术适应症的选择,能否实施封堵术必须到医院进行严格检查。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

相关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