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分几种?外科治疗方法有哪些?
继发孔缺损可分为四个类型
(一) 卵圆孔型或称中央型缺损,为临床上极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为单发性的,呈椭圆形,长约2~4cm,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周围有良好的边缘,容易补片缝合,效果良好分。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选择侧开胸、小切口等手术,1岁以上的小孩可以外科封堵,切口小,不需要体外循环以及放射线损伤。成人还可以选择胸腔镜下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有20%~25%的正常人,卵圆孔瓣膜和房间隔并不全部融合,遗留着探针大小的小孔,称为卵圆孔未闭。这种小于5mm分流的存在,并不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在临床上并无重要意义,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如需治疗,介入封堵是不错的选择。外科封堵对介入失败、困难的房间隔封堵手术、低龄儿的封堵手术比较适合
(二)下腔型房缺
约占总数的12%以上。缺损为单发性,位置较低,呈椭圆形,下缘缺如,和下腔静脉的入口没有明显分界。有时伴有下腔静脉瓣,可能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外科修补手术是首选。 外科手术的胸骨下端切口、右侧肋间小切口等手术在成熟的心外科比较安全,可以作为选择。
(三)上腔型或称高位缺损
又称静脉窦缺损,约占总数的3.5%以上。缺损一般不大,约为1.5~1.75cm,常和上腔静脉连通,使上腔静脉血流至左、右心房。这类病例几乎都伴有右上或右中叶肺静脉异常,血液回流入上腔静脉内,需要手术补片修补或同时重建上腔静脉到右房的通道。
(四)混合型即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的缺损,外科手术修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