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突发!大爷京汉大道上心脏骤停,幸亏离亚心近…
“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
要不是你们抢救及时,我恐怕....”
5月24日下午,
在亚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蔡大爷
身体逐渐恢复,他握着医生的手,
表达着感激之情!
男子突发胸痛 当街晕倒
5月24日上午10点,66岁蔡大爷在家突发胸痛不适,随即,家人陪他步行前往亚心医院就诊。不料,在距离亚心500米处,他当场倒地、昏迷不醒,家人焦急地跑到亚心向医生求救。
医生抢救及时 转危为安 我院胸痛中心钟建利医生得知情况后,立刻叫上保安,抬着担架跑向病人。钟医生检查后发现蔡大爷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初步判断,此人可能属于突发心梗,需要紧急施救,于是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到急诊室后,又对其进行了心脏电除颤抢救,终于在5分钟之后蔡大爷神志转清醒,恢复自主呼吸。进一步检查发现,蔡大爷患有急性ST段下壁抬高型心肌梗死。时间就是生命,医生决定马上为他做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10:20,患者送入DSA导管室。 10:30,手术开始,造影发现患者右冠状动脉完全堵塞,立即将一枚支架植入患者心脏右冠,将梗阻的血管打通。 11:30,手术结束,患者安全转回CCU,生命体征平稳,症状缓解。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抢救终获成功。从患者发病到手术成功,获救仅用了1个半小时。 半数人心梗前都有“蛛丝马迹” 虽然急性心梗发病突然,但50%以上的病人在急性心梗发生前几周或是几天内,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 钟医生说:“早在一周前,蔡大爷在早锻炼的时候就发生过胸痛、眼发黑的情况,但是当时没有引起重视,这次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多数心梗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其中半数以上病人在住院前死亡,及早发现心梗的“蛛丝马迹”尤为重要。 比如,平时无心绞痛病史的中老年人,在身体劳累、情绪紧张激动等情况下,出现胸痛、胸闷,休息或是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缓解,但一次会比一次症状重。平时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在近1个月内频繁发作,且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剂量增加且疗效不佳。还有的患者心绞痛频繁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等药无效。 在心绞痛持续出现的同时,往往还伴有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慌等症状。此外,有的患者表现为休息或睡眠时突发心绞痛,常被剧烈的胸痛惊醒,或是突然出现胸痛、胸闷不适等。 如果出现以上报警信号,近期发生急性心梗可能性很高,一定要引起警惕,尽快到医院找心血管专科医生就诊,千万不要等和拖。 突发心梗四个“千万不能做” 和四个“一定要做”。 “门诊经常碰到心梗病人,像蔡大爷这样自己走路来、还有的坐公交车来或者开车来,这样非常危险。” 这可能是最普遍同时也是最错误最危险的做法了,有了病知道去医院是好事,但是有了心梗还独自去医院,就是要命的事。 对于血压偏低的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服用硝酸甘油就是一大禁忌,它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的发生风险。即使血压正常,含服硝酸甘油时也要躺下,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摔倒。 传说一旦心梗发生,马上扶患者起来喝点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症状。且不说这种做法对于一个生命体征正常的患者也没什么好处,对于一个已经发生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来说,更会因此要了命。 心肺复苏不是一定不能用,而是要先判断情况。这种急救方法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怀疑心梗发作,患者要立即停止活动,立即就地休息。 与此同时,家属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在等待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帮助医生了解情况。 停止活动后,要尽力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若患者有缺氧指征的话,可以进行吸氧,这样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如果患者已经昏迷了,要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倾斜,及时清除嘴里和鼻子里的分泌物。 紧张对抢救没有任何帮助,家属首先不要过分慌张,要记得陪着患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