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冬季洗澡,不能只求皮肤好好,更要心脏好好~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在寒冷的天气里,

洗个热水澡

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但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对,

不仅容易诱发疾病,

甚至可能引发意外。

故事回顾

54岁王女士家住汉口,上周末在家中浴室泡澡,约40分钟后,她感觉胸口发闷,几分钟后,突然难受加重,心慌、胸闷、踹不上气。因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她连忙向家人求助。子女立刻开车将其送到亚心医院。
亚心医院门诊专家胡大清主任说:“王女士长时间泡在温度过高的水中,而且浴室密封缺氧,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引发了心悸。”
胡大清主任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冬季洗澡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洗澡方式不对,很有可能引发心脏病。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191213115202.jpg



当心血管患者,遇到冬季沐浴


浴室温差过大

冬季浴室温度低,暴露在寒冷中的皮肤,容易引起心血管突然强烈收缩,使斑块脱落,引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

正确做法:洗澡前浴室先升温


准备洗澡前,先提前15分钟将浴室的温度调整至20-25℃,与体温差异较小时,然后再进浴室,但也不要把浴室温度调的过高,以免因为浴室过热,过湿,引起头晕或跌倒等情况,

时间过长

浴室一般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时间洗澡,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缺氧症状,损伤心肌细胞。

正确做法: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洗澡应安排在饭后至少1小时以后,洗澡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为宜。

水温过高或者过低

水温过低,会引起皮肤血管的收缩,使心脏回流血量猛增而突然增加心脏负担;水温过高,又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流减少,发生缺氧危及生命。

正确做法:水温接近体温最佳


冠心病患者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35-40℃,与体温相近,就不会引起体表血管突然大面积收缩。

环境密闭

冬季洗澡,很多人喜欢门窗紧闭,密闭的环境,会使氧含量降低,引起相对缺氧的情况,心脏会加强收缩,进一步加重心肌缺氧,时间一长,容易引起头晕,心慌等不适。

正确做法:浴室要通风


在家洗澡,门窗不要紧闭,以免太热和蒸汽过多引起晕倒,浴室要有通风设备,最好用换气扇促进浴室内空气流通。

饭后不能马上洗澡

饭后尤其是饱餐后,立即洗热水澡,会使血液不仅大量汇集到胃部,还会向皮肤表面的血管汇集,使进入心脏血管的血液较少,加重心血管病人心肌缺血症状,是冠心病朋友的大忌。

正确做法:饭后1-2小时之后再去洗澡


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浴室高温缺氧的环境更容易引起大脑、心脏的缺血,诱发猝死。

正确洗澡顺序

先冲洗四肢→然后身体→最后头部。冬季温度低,皮肤遇冷后,四肢的血管强烈收缩,血压升高,若先洗头,容易引起头痛,头晕等不适,最好先用热水冲洗四肢,使血管舒张,减轻心脏负荷,逐渐升高体温,然后再洗躯干,使血压稳定,最后再洗头。

坐着洗澡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洗澡时,最好坐在小板凳上洗,既能节省体力,又可以防止摔倒,高龄患者最好有家人陪护洗澡。

洗澡前后喝杯水

洗澡前后最好喝一杯200-300ml的温开水,可以补充洗澡时外周血管扩张引起的低血容量,保持血压稳定。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门诊

门诊

尊重患者隐私,设立单独诊室;费用自动查询系统,可随时查询费用清单,让患者清楚明白;分为一般门诊和康复门…

相关专家

< >

相关疾病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