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典型案例

亚心大夫手记(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字号: + - 14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手术巧治“先心”
     一位高中生在当地医院体检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因医疗条件有限,转诊到我院。根据门诊心脏彩超结果提示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患者很适合做一种不开胸的介入手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种介入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可靠、安全,也不影响他的学习。
    患者住院第二天,各项术前检查都已完善。上午9:00,患者由病房转入介入科,经过简短的交流,患者紧张的心情逐渐缓解。术前准备已开始,从患者的股静脉皮下做局部麻醉,在皮肤上划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小口,这时,患者无任何痛觉,拿起穿刺针成功穿入患者的股静脉后,送入细小的钢丝把穿刺针退出,沿钢丝放入血管鞘管,给患者做右心导管的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患者没有肺动脉高压,此步骤非常重要,右心导管退回到右心房。然后右心导管通过房间隔缺损送入左心房,直至左上肺静脉,把加硬钢丝沿导管送到左上肺静脉,保留导丝,退出导管和血管鞘。我迅速将一个测量球囊沿加硬钢丝送至房间隔缺损处,在X光线下,由助手缓缓向测量球囊注入造影剂,直到球囊充盈后显示出房间隔缺损在球囊上产生凹痕出现,超声大夫用食道超声的检查方法观察房间隔缺损未发现分流现象,我也再次测量着球囊凹痕处的直径,与此同时,在X光线下也测量该处的直径,测量完毕后,把球囊内部抽空,将球囊退出。退出的球囊用原来的造影剂量在体外使球囊充盈,用圆孔测量板测出直径,根据三种测量的数据显示,患者的缺损为16毫米,我为患者选择直径为18毫米的封堵器。拿起封堵器将它安装在特制的推送杆上,输送导管沿加硬导丝一直送至左心房,再把封堵器缩入输送器的前端,导管到位后,加硬导丝退出。在食道超声和X光线指导下,我缓缓地将双面伞前端从输送器释放,一起回拉,直至前伞贴向房间隔缺损的左房面,而后继续将封堵器的腰部和后伞释放,此时食道超声检查表明房间隔缺损的分流被封堵器阻断,封堵器牢牢地将房间隔缺损的边缘夹住,再行推拉试验,封堵器依然相当稳固。在体外,逆时针旋转推送杆,成功与封堵器脱离。
    整个手术过程历经35分钟,患者安全的返回监护室护理,四后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