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医院动态

媒体聚焦

50厘米胸腹主动脉成功换成人工血管:《湖北新闻网》

字号: + - 14

 

     湖北新闻网武汉5月6日电 (吕惠)6日上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9楼病区走廊里,60多岁的老父亲正扶着33岁的儿子准备出院,父子俩边走边说,满脸笑意。这看似平常的画面,对于刚刚大病初愈的罗继平(化名)和父亲而言,就像是奇迹一样得之不易……

  病发突然 他体内埋着一颗不定时炸弹

  家住荆州的罗继平做梦也想不到,他体内有一枚不定时“炸弹”——主动脉夹层,至于血管什么时候“爆裂”,也许是吃饭、咳嗽的时候,也许是睡觉翻身的时候,而且发生“爆裂”的前期是没有征兆的,而“爆裂”就是致命的,生死攸关。

  年初,罗继平像往常一样上班,在公司吃完午饭,准备起身去拿杯子倒水喝,却突然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后背传来钻心的痛,他浑身冒冷汗,淌湿了身上的两件毛衣。他忍着剧痛打电话求救,家人赶紧把他送至当地医院,医院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Ⅲ型,病情凶险危急,医生建议到上一级医院诊治。

  稍平稳后,罗继平在家人陪伴下到武汉一家大医院求治,在该院检查发现:他的腹主动脉可见多个破口,随时都可能出现血管撕裂。该院考虑为罗继平进行大血管支架手术,但由于夹层破口位置低,植入支架可能导致截瘫,便放弃,建议他1个月后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罗继平回到家里,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我和他母亲尽量让他卧床休息,不敢让他出门活动,他在家里走的每一步,我们都要盯着。”他年过六旬的父亲说。

  9小时生死手术 考验医生技术、患者意志 

  3月上旬,为进一步诊治,罗继平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以“马凡综合征并慢性主动脉夹层(Ⅲ型),腹主动脉瘤”收入院。亚心医院心外科陈绪发教授介绍,这是一种极其复杂和危重的大血管疾病,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通过手术进行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

  但是由于该手术难度极高、风险巨大,不仅包括胸腹主动脉的重建,还涉及到脑保护,脊髓、腹腔重要脏器保护及血运重建,因此手术的死亡率以及术后出现截瘫、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高,为大血管外科极具有挑战的高难度手术,目前国内能开展该手术的医院并不多见。

  为了更有把握,亚心医院邀请北京安贞医院的心外科专家共同会诊,进一步确定缜密的手术方案,4月8日早晨,罗继平被送入手术室,专家们开始了与死神的生死较量。由于主动脉上有大量分支,关系到全身各器官的供血,因此置换的人工血管必须与分支血管小心吻合,稍有不慎即会令患者死亡。

  手术历时9个多小时,医生将长达50厘米的胸腹主动脉置换成人工血管,成功完成了生命通道的重建修复。

  在心脏监护室深度护理14天后,罗继平顺利转回普通病房。

  闯过生死关  他曾经不羁的心变得平静、感恩

  “我以前爱玩,对父母不好。这次生病,真是把我父亲磨得不轻。”罗继平长叹一口气,眼泛泪光,“我心里很多感慨说不出来,就用行动吧,好好工作,好好孝顺父母。” 

  这次大病前,罗继平有着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但他叛逆不羁,贪恋牌局,曾一夜挥霍数万元。家中父母经常劝诫,他也从来不听,对父母也鲜有关怀。

  手术后,大病初愈的他,不仅身体在渐渐好转,性情也似乎扭转了过来。对父亲的悉心照顾和病中的鼓励关怀,他都深深记在了心上。“术后那几天,没有一点力气,一直在做噩梦,以为自己醒不过来了,是父亲每天在我耳边呼唤我,鼓励我,我才战胜了死神。”他说,医生、父母和家人的恩情,才让他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一天天好转起来的罗继平,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他特地花了两天时间,写好一封感谢信,感谢医生的医者仁心,感谢医院的精湛医术。